中学阶段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缺陷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6-9-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古德曼(K.S.Goodman)1972年指出:“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又互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的处理的一种形式”英语的阅读上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体裁,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言语过程。“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一项具体要求。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较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目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缺陷:

一、 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法影响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上仅停留在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的基础上,即许多人只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一种形式。其主要表现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主线,过多的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阅读文章所表达的信息。现阶段的学生一般只通过有限的途径和固定的场所被动地接受一些词汇、语法等知识,忽略了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事实表明,这种教学体系束缚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语言因素限制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

所谓语言因素,就是学生会对字母、单词、短语、习语、句子、 语言规则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生对词语和语法意义的了解与掌握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一定的语言知识是形成一定语言能力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知识水平影响着能力形成的速度和质量”。那些一味强调能力培养、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方式,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形式教育论倡导者洛克(Locke.J) 认为,学校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不是让他们获得大量的知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它完全割裂了知识与能力的内在联系。我们应当认识到知识与能力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在培养阅读能力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学习,也不可忽视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 、非语言因素阻碍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语言因素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非语言因素对英语阅读能力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非语言因素包括阅读习惯、阅读心理、阅读方法、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良的阅读习惯。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经常习惯性地用手、笔、尺等指着单词进行阅读,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单词方面,忽略了文章所反映的信息内容。有些学生喜欢“声读”,这种习惯其实上很不科学的。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一般人默读速度是他声读速度的两倍。“声读”不仅影响了阅读速度更不利于学生了解文章所表达的信息。有些学生偏向于“心译”来阅读,而且又不适时地、频繁地查阅字典(尤其是英汉字典},使得文章支离破碎,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效果。

叶圣陶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坏习惯不仅陡增学生的身心负担,而且又会降低学习效率。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所说,“恶劣习惯存在于我们身上,将使我们蒙受重大损失。”因此,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客观上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不健康的阅读心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阅读理解大打折扣。不少学生阅读时缺乏信心,或者急于求成 ,心情急躁,这些不健康的阅读心理客观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我们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意调节不健康的心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坚持做到信心十足,心平气和,主动积极地与作者沟通,能动地理解文章的内容,逐渐获取良好的阅读能力完全是可能的。

(三)贫乏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是某个民族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的表现形式,特定的文化产生各具特色的语言背景。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还须了解和熟悉一些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与生活方式等。然而,现阶段的学生普遍缺乏对英语语言文化、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了解。对莎士比亚、惠特曼感到陌生的大有人在;对Thanksgiving, April Fools' Day不知所指的不在少数。这些本来不属于语言方面的难题,由于历史文化等知识的缺乏,也成了影响阅读能力的特殊内容。

由上可知,教学因素、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呢?

一、教师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思想,努力探索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法

须知,人类当前所处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高科技时代,知识瞬息万变,知识突飞猛进,客观世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仅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积极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不仅要重视语言形式,还要十分重视通过语言形式所传递的信息内容等。只有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转变,才有可能推动阅读教学的不断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获得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二、掌握语言知识是形成良好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

(一)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英语知识。

1、突破英语词汇关。英语词汇非常丰富,单词量大,包括大量的短语和科普词汇。要让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过多的词汇是不切实际的,但英语中最常用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及一些常见的结构词(介词、连词等必须熟练掌握;还要掌握一些构词法。此外,词义反映了一定的客观世界和社会实践,它们还随着社会文化、民族习惯、语言环境等因素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pen最早指当笔用的羽毛,如今却指钢笔;hawk和dove原意分别指鹰和鸽子,现在也是美国社会中两派政治力量的代名词,译为"鹰派"和"鸽派"。因此,学生在词汇学习中不仅要注意词汇表面含义,而且还要注意到词汇背后所蕴涵的社会历史、文学艺术等语言文化知识。

2.突破语法关。 英语语法的核心主要指句子的基本结构,词类的用法,动词的形式,时态和语态等。社会发展到今天,英语的语法也发生了某些变化,特别是句子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在阅读中经常碰到。例如:(a)Do you know who he is? (b)Who do you think he is?(a)句是一类用Yes 或No来回答的一般疑问句,但(b)句实际上等于句型Who is he? 而 do you think只是插入语,所以回答只能说:I think he is…. 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外,还要注意语法中具体内容的各种变化。

(二) 要求做到精读与泛读的统一运用

精读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从中可以学到语音、语法、词汇等,是获取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偏重于"质"方面的精读固然可以学到许多东西,但它不是唯一的途径。英语作为一门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很复杂的,我们经常发现,每篇文章都有新的词汇、短语、语法以及其他语言现象。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能力,单纯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这实际上就是需要学生尽可能在阅读的"量"上进行一定的扩充,以此来巩固精读中所学过的英语知识。实践证明,精读与泛读的合理运用可以大大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常我们知道,blue指蓝色、青色,与汉语一样,可以联想到“蔚蓝的天空”、“湛蓝的大海”。例如:The sea is blue.(海洋是蓝色的)。但在英语中,这个词还能表示“不快乐”,如in a blue mood(坏心情如忧郁、烦恼、沮丧等),a blue Fridday(黑色星期五);He is in the blues today。(他今天闷闷不乐。)blue还表示社会地位高、有权势、出身高贵。如:He is proud of his blue blood.(他因出身贵族而感到骄傲。blue还有其他用法:She is a bluestocking,(她是位女学者。),Things like that only happen in a blue moon.(那种事真是千载难逢)。

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过大量阅读,不了解语言在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折射现象就不可能就以上句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因此我们应该在抓好精读的前提下,积极的鼓励和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包括故事、戏剧、小说、传记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教育与指导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如果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等,容易使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急躁、焦虑、恐惧、恼怒等负情感体验,它们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的效果,从而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产生干扰作用。如果这些负情感体验持久的存在于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势必影响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教育与指导上完全必要的。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的途径: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就是动力。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产生了存储内心的力量。”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实际上就是指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中应当选择一些饶有兴趣的英文读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情绪,真正地让他们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动,而是一种既可增加知识又能令人愉快的活动。真正做到“为学所乐“,自觉地克服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从而以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进取的精神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任务。一些学者发现,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应该要求学生掌握领读习惯、查读习惯、划读习惯、摘读习惯、询读习惯、注读习惯、比读习惯和议读习惯。要培养学生这八方面的良好习惯,只能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阅读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方矢地逐渐培养;只有注意阅读中的一点一滴,持之以恒,“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能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大量以阅读理解为中心的阅读训练(如读后笔答、选择、判断、填空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阅读技巧与能力,以此推动学生的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真正认识到阅读的实质所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断实践,勇于探索,才有希望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