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话题为主线,融总复习于九年级单元教学的探索(人教版英语九年级)

发布时间:2016-12-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问题描述

进入九年级英语总复习阶段,各校通常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按教材进行分册复习,第二轮进行语法专项复习,第三轮为适应性训练,培养学生答题能力和应试技巧。这种复习方法的特征是:

1.课文复习,蜻蜓点水 教师从课文中“点”出语言重点,简单罗列,要求学生课外去背熟,第二天听写。内容丰富、意义完整的课文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语言知识互不联系,散乱无章,课文的真正价值荡然无存。

2.词汇学习,死记硬背 词汇学习只停留在听写脱离语境的孤立的单词层面上,学生往往死记硬背词汇表。

3.做题讲题,单调枯燥 学生做题,老师讲题,单一模式,日复一日,少有变化,几乎成了唯一的教学手段。

4.资料繁多,排挤教材 种类繁多的复习资料,铺天盖地,而作为核心课程资源的教材,或走马观花,或舍弃不用。

5.应试技能,唯一目标 复习目的就是为了能在中考中出好成绩,全然不顾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学缺乏层次递进,一律中考题型,一律做模拟试题。

6.英语课堂,汉语天下 复习阶段,几乎一律用汉语教英语,学生的听说意识退化。

它存在不少缺陷:单调枯燥,高耗低效,高原停滞,能力残缺。机械记忆,单一模式,令人厌烦,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吃夹生饭,不能透彻理解、真正掌握,白白耗时费力;大量做题可以短时生效,但不持久,对于优秀生收益不大;尽管中考题考虑到对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全面考查,但做模拟试题不能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仍普遍较差,这是能力残缺。

二、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1、教师对知识和能力的认识存有偏差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把基础知识打扎实了,学生的能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因此,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记忆默写单词、钻研语法和做单项选择的语法习题上,课堂上,“满堂灌”,教师“一讲到底”,没有学生语言实践的时间。可是,语言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和交际性,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形成不是靠做大量的练习题,而是靠大量的语言实践。多实践练习,则熟能生巧,能力就会自然提高。在越来越淡化单纯的语法知识考查,突出强调考查学生语用能力的今天,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处理好讲和练得关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过多,就必然挤占学生用于语言实践的时间,造成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不强。

2、复习的目标错位 由于教师对知识和能力的认识偏差,导致复习的目标错位,把语言知识的落实作为最终目标。而中考复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近几年中考试题来看,其试题容量大,覆盖面广,要求也愈来愈高,不仅加强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更突出了对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份中考试卷就是一篇“阅读材料”,处处显示着对语言能力的重视。不但是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就连单选题单词题都是在读准的基础上才能做题。几乎所有的听力、单选题都是通过“语境”来体现的,一方面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另一方面出题灵活,使知识点融入到实用的交际语境。试题还加大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检测力度,几乎没有单靠记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能做出的试题。之外,根据语境进行解答的题目已经成为未来中考命题的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只重视语言知识的复习,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成绩难有大的突破。

我们英语备课组根据近几年中考试题新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为了有效复习,较好地规避复习误区,远离盲区,提出“以话题为主线,融总复习于九年级单元教学中”的思路。在九年级新课教学过程中,以每个单元的话题为依托,融入七、八年级教材的相关话题,适时适度地妥善安排词汇和语法复习,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把复习旧知识与学习新知识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力争在中考中出优异的成绩。

三、理论依据

1. 俞红珍的教材的“二次开发”理论 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它以既有教材为依托,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可以从三个向度上展开:一是对教材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二是对其他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三是自主地开发其他新的教材资源。教师被赋予了自主教学的权利,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

2. “浸泡式”理论 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是一种技能。 语言学习是一种技能学习,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实践,才可能熟练掌握。学习外语如同学习游泳,游泳需要有个池子,学习外语也需要一个环境。理论知识和技巧固然重要,但实践才是掌握技能的关键。一个人知道再多的游泳理论,却不下水实践,他是不可能学会游泳的;同理,一个人知道再多的语法知识、熟记再多的单词,却从不开口实践,他是不可能说好外语的。我们认为,教师的任务既要教学生“游泳理论”,又要挖好“池子”,让学生下水“游泳”。

四、探索原则

1. 坚持以话题为主线,重构知识网络,融中考复习于单元教学的原则。

2. 坚持以夯实基础,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为目的的原则。

五、实施计划

(一)实施对象

初三年段10个班

(二)计划与内容

第一阶段(2009年7月)制定计划,整理话题阶段

第二阶段(2009年9月--2010年4月)新课教学与中考复习并进的阶段

第三阶段(2010年5月--6月)复习提高阶段

第四阶段(2010年7月)总结阶段

(三)具体做法

1.准备阶段

目前的课本是以功能目标为体系编制的,它的话题线索非常清晰,但三个年级就某一话题有重复现象,主要是围绕某一话题,根据年级的高低做词汇语法的扩展和能力上的回旋上升。在暑假里,初三英语备课组把三个年级的英语课本通读一下。在开学前将三年所涉及的话题总框架整理出来,将话题纳入一个总表。然后根据框架分配给全组的老师,每位老师负责一类话题的目标梳理。梳理内容有:(1)话题;(2)词块;(3)语法种类;(4)阅读策略;(5)话题作文。整理总框架的好处在于当我们设定单元目标的时候,我们会考虑不同年级知识的线性联系,篇章训练的策略和写作训练的侧重点,系统性很强,避免盲目教学。

2.实验阶段

课时设定 因为有复习内容的纳入,根据需要,每单元教学增加一、两个课时,预计新课在明年的4月份结束。我们的想法是:宁可进程慢一点,也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词汇复习 每学习、复习一个话题前,教师再归纳话题语言,以便教学时得心应手。根据语言学家Michael Lewis的词块分类法(1)单词和聚合短语(2)高频搭配语(3)惯用表达法(4)语句框架,将词块进行梳理、聚合,同一话题下的语块组合成话题“词典”。这样,原本孤立的词语统摄在话题语义场中,词与词之间有了意义联系,构成语义网络系统。通过话题的引导使词汇的教学和复习语用化,切实提高学生在语境中的词汇运用能力。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归纳,通常在复习引入新课阶段或在巩固拓展阶段进行的。在话题中归纳复习之后,采用科学的练习和考查方法(比如,写作,短文填空),把记忆和使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语法复习 九年级第一个学期开始,中考要求的语法项目基本教完了。所以在第一个学期就可以将语法梳理穿插进每周的教学中,一周可以复习一个语法项目,并将它和话题复习结合起来。这样的语法复习不仅能落实基础知识,而且可以活用在话题作文里。分散复习语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化整为零,避免天天讲语法的课堂枯燥性,做到润物细无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可以在第一个学期就将所有的语法知识梳理一次,并学会使用。

听力训练 这套教材,把听力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每个单元,均有三个听力训练,各种听力技巧,经常使用。虽然偶尔会出现听力偏难现象,但是影响不大。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互动,也是很好的听力训练。

篇章训练 阅读与完型的基础都是阅读理解能力,因此,篇章训练的重点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初二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做题策略教给学生了,有主旨大意、细节理解、推理判断、作者意图、词语猜测、瞻前顾后和找蛛丝马迹等,现在我们要强化这些策略。从第一个学期开始,结合话题或学生的实际,精选材料,保证篇章训练天天有。对每天课堂作业中的一篇文章,进行限时训练。坚持细水长流地锻炼学生对完型和阅读限时做题的能力,学生不会产生集中训练时的疲惫感和厌烦心理,也不会有草草应付的做法,我们争取一段时间训练和强化一种策略。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大量的能力训练。

写作训练 写作是一种语言的输出方式,能全面地反映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复习情况,是语言生成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结合话题,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结合话题进行写作训练,将学生的口头训练落实到写,切实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如复述、故事更改、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等等都可以落实到笔头,逐一突破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如书写规范、干净整洁、用词妥当、使用连词、句式多变和语言流畅,从而真正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根据需要,每单元安排至少一次写作训练,作文命题要做到“让每个学生觉得不难写,基础好的学生又有发挥的空间”。坚持教师批改,好句美文全班展示。这种做法可以使学生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3.提高阶段

查漏补缺,以做适应性练习为主。

六、探索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和分析法

七、教改目标及成果形式

目标

1、探索出英语复习有效策略,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研究,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实践公开课

2、教师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论文、案例、教案等。